與衛道人談chiropractic

5/23日是愛豐首次受邀來到母校做兩個小時的實作課程,除了是愛豐首次到學校上課,也是衛道中學第一次使用智慧教室的上課方式,對於我們雙方都是一個新的挑戰。
先來介紹智慧教室(smart learning) - 衛道學堂
首先,上課的方式是全部學生都有一台ipad可以做網路學習,前側有84寸的觸控式螢幕,可以讓老師在上面靈活使用,旁邊的黑板也因為外表上了一層膜,可以用環保蠟筆及沾水的板擦擦拭,非常直得推廣。
另外,因為未來上課方式的多元,每張桌子是方便移動的,隨時可以更改上課方式。例如:小組圍圜圈討論、Smart Learning,脫離傳統上課的紙張教學,讓學員更簡單的使用教材,非常環保,智慧教室的到來讓愛豐很shock,但在東南亞國家中,好像有些國家也實施一段時間了,能夠看到母校對學生的教育更上一層樓實在非常高興。
這次脊椎保健的講座內容主要是希望讓學生能夠對脊椎這個重要的結構感興趣,多數人來診所看診時都是被父母逼著帶來,也就是父母看得到需求,但學生看不到,為什麼呢?
為什麼學生知道刷牙重要,卻不知道拉筋伸展重要呢?
答案其實就是教育、身教、言教,現代人吃完甜食知道刷牙,避免侵蝕牙齒,知道避免牙垢累積,但因為對脊椎的了解就是傳統整復或冰冷的醫院部分,而且脊椎又看不到,所以常常會忽略了我們俗稱的“龍骨”到最後開刀、吃藥、打針、復健,是大部分人唯一的選擇,脊椎卻又離中樞神經很近,一旦有差錯是會影響到一輩子的。
首先,講座先從演化帶起,生物的神經發展其實是蠻早期就有的,無脊椎動物們和脊椎動物們都有發展出不同保護脊椎的結構。例如:截肢動物們可能有些有外骨骼,而裡面的神經系統就是被外骨骼所保護,旁邊跟隨著血管系統和腸胃系統,那脊椎動物們從魚、兩棲、爬蟲,到靈長類和鳥這些分支,都有著脊椎骨去保護著神經系統。
當然脊椎的數量也會按照功能有所不同,有些恐龍的頸椎數量有12椎,有些有很長的尾骨相連變成尾巴達成攻擊和平衡的功能,演化會把不適者淘汰、適者生存,哺乳動物的頸椎數量除了三種動物外,其他都是7個,也有研究指出是染色體內的一段基因所決定,那胸椎的部分其實從恐龍那時,鳥類和我們人類其實根據研究長的滿相似的,因為胸椎的功用一大部分是連結肋骨,保護維持身體重要功能的臟器,數量也都沒有相差太多,當然胸骨和肋骨的形狀因為從四足到二足,也從比較彎曲到人類的比較扁平,腰椎連結骨盆數量也沒有差很多,骨盆的形狀其實四足動物和雙足動物有差,像猩猩的骨盆較為長窄,人類的骨盆較為寬平以承受重量,大腿骨也一樣,我們的femur角度也是為了能夠讓我們能夠單腳直立、步行,所被篩選出的,O型腿本身是比較不適合直立步行的。
其實脊椎骨發展至人類的階段並沒有太大的差異,也是因為它的功用非常重要,而現今的我們反而因為忽略了脊椎骨的發展意義,在長期久坐,低頭的習慣下,脊椎弧度逐漸降低,甚至反向、骨刺、椎間盤突出的比例越來越高,脊椎側彎的小朋友也快速增多,這都是我們的生活方式忽略了脊椎成長的重要因素。
這次國中的演講,我們也讓同學快速的做了脊椎側彎的小檢測,也發現近1/4的同學都已經有初步或一定程度的側彎,到這些同學骨頭發育完全時,還有3到6年,也希望在骨頭發育完前,家長、老師及同學彼此間都有個概念,讓自己的脊椎能夠好好生長,也才有健康的身體去追尋自己想要的人生。
另外,我們也讓小朋友去學習數脊椎,這個是之前在國外我們覺得蠻好玩的一項課業,大家都可以數出自己的牙齒有幾顆,也知道要從哪開始刷起,那24個脊椎的部分讓大家知道在哪裡,以後也會更清楚知道出問題是哪邊~
從美國回來後,覺得國外同學除了少部分人,蠻多學生都把運動視為生活中一個平常的事情,而在現在台灣的學校教育,我們卻要認真鼓勵大家去運動,其實是社會價值觀出了變化,也希望教育從小做起,Chiropractic之後應該會盡我們的一份力去教育大家脊椎的重要性,至於脊椎錯位造成神經干擾的部分,我想等小朋友先認識完脊椎和神經後,再去了解會更清楚。
八月份時,我們還會到母校對國一國二的學生做脊椎保健的演講,也希望科普知識面,能更傳達到小朋友聰明的腦袋中,未來的脊椎保健或chiropractic的發展,也都要靠這群小朋友呢!
其他健康資訊